市政協常委、南京曉莊學院環境科學學院肖暉
今年兩會報告中明確指出,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,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。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,統籌產業結構調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態保護、應對氣候變化,推進生態優先、節約集約、綠色低碳發展。南京市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城市,近年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,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趨緊、碳排放壓力增大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任務艱巨等問題。盡管南京市在綠色轉型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,但在實現“雙碳”目標、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過程中,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。例如,產業結構偏重、綠色技術創新能力不足,南京市在綠色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差距,綠色技術創新不足,尤其是在低碳技術、污染治理技術等領域,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效率有待提升。特別是江寧經開區作為國家碳達峰試點園區,玄武區作為江蘇綠色低碳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,以及零碳社區、零碳園區、零碳鄉村的推廣,亟需進一步深化和落實。
為此,提出如下建議:
1. 深化江寧經開區國家碳達峰試點園區建設
江寧經開區作為國家碳達峰試點園區,是南京市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。根據《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》,到2025年,南京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.5%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升。建議南京市加大對江寧經開區的支持力度,推動園區內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,推廣低碳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。設立專項基金,支持園區內企業開展碳捕集、利用與封存(CCUS)技術研發和應用。建立園區碳排放監測和管理平臺,實現碳排放數據的實時監控和動態管理。例如,2024年南京市PM2.5年均濃度已降至28.5微克/立方米,全省排名第三,這表明南京市在空氣質量改善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,但仍需進一步推動重點園區低碳轉型。
2. 支持玄武區建設江蘇綠色低碳服務業集聚區
建議南京市在玄武區重點發展綠色金融、綠色咨詢、綠色認證等綠色低碳服務業,打造全省乃至全國的綠色低碳服務業高地。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綠色金融產品,支持綠色項目融資。推動綠色認證機構在玄武區設立分支機構,為企業提供綠色認證服務。
3. 推動零碳社區、零碳園區、零碳鄉村建設
根據《南京市2025年村鎮建設計劃》,南京市將完成41個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項目,創建14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,推動農村住房條件改善462戶。建議南京市選擇部分社區、園區和鄉村作為試點,推動零碳社區、零碳園區、零碳鄉村建設。在社區層面,推廣分布式能源系統和智能微電網,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。在園區層面,推動企業間能源梯級利用和資源共享,實現園區內能源的優化配置。在鄉村層面,推廣太陽能、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,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。
4. 健全標準體系,推廣可再生能源應用
建議南京市建立健全零碳社區、零碳園區、零碳鄉村的標準體系,明確建設目標、技術路徑和評價指標。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、交通、工業等領域的廣泛應用,鼓勵企業和居民參與可再生能源項目。設立專項補貼,支持家庭和企業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、小型風力發電設備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