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政協常委、紫悅零碳(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春英
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是培育傳統產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手段,也是傳統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。今年以來,《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》、國務院《2024-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》、國辦《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》等法規、政策相繼出臺,要求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、行業碳管控、企業碳管理、項目碳評估、產品碳足跡等政策制度體系,“雙碳”工作正加速向規范化、專業化、產業化的方向縱深發展,對企業開展碳減排、參與碳市場交易提出了更加明確、細致的要求。
南京市碳管理工作特點鮮明、任務艱巨,近年來取得的成果值得矚目。一方面,南京市全社會碳排放集中度較高。受全市產業結構影響,全市高排放行業以鋼鐵、石化、化工為主,企業碳減排工作重點和抓手明確,培育雙碳轉型示范企業項目優勢顯著。另一方面,高碳排放“八大行業”南京集中在鋼鐵、石化、化工等行業,全市企業主體參與碳市場交易、碳資產流線清晰。同時,江寧開發區獲首批國家級碳達峰建設試點園區,為全市塑造“雙碳”發展典型樣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參考。
基于上述特點,在全市范圍內培育碳管理轉型示范企業,全面推廣企業“雙碳”管理工具箱,是有效賦能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、推動全市走好碳達峰碳中和產業路徑的重要方式。一系列碳管理工具,能夠幫助企業理清碳管理思路,摸清碳家底,走好轉型發展道路。
企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,要經歷六個主要階段,包括:(1)建立碳管理體系,打好企業碳管理思路基礎。(2)盤查組織碳排放、產品碳足跡,摸清企業碳家底。(3)開展碳核查和國際認證,塑造碳管理對外形象。(4)實施減源增匯碳減排項目,推動碳排放雙控穩步實現。(5)以碳足跡為抓手,構建綠色供應鏈,帶動上下游協同式減排。(6)推進碳中和,實現企業溫室氣體管理最高階段。
在碳管理和碳披露層面,企業可采用的碳管理工具包括:(1)標準化碳管理體系和數字化碳管理平臺,從碳排放管理、碳資產管理、碳交易管理、碳中和管理四個維度,全面理清企業碳管理標準化流程和規范。(2)組織碳排放量國際認證,能夠有效滿足企業近期綠色供應鏈、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需求。(3)產品碳足跡、碳標簽和綠色供應鏈,通過核算產品碳足跡,帶動上下游碳核算和碳減排,并以碳標簽形式推廣應用。(4)編制并披露ESG報告,全面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實現價值,并結合ESG信用評級等衍生工具,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。
在碳資產開發交易層面,企業可采用的碳管理工具包括:(1)開發CCER項目,結合國家公布的方法學,有效補償企業碳減排額外成本投入。(2)開發VCS、CDM、GS等國際碳資產管理工具,對暫無CCER方法學支持的自愿減排項目,實現碳減排經濟價值最大化。(3)開展綠證簽發和交易、抵消工作,運用政策支持工具,對已投入運營的新能源發電項目給予幫助。
在碳減排和碳中和層面,企業可采用的碳管理工具包括:(1)投資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,實施能源替代和低碳化技改戰略,全面推進生產經營使用的傳統化石能源向綠色低碳清潔能源轉移。(2)開展碳捕集、利用與封存(CCUS)項目,結合生產實際有序增加碳移除量。(3)參與生態碳匯開發,實現企業碳排放的生態抵消,最終實現企業碳中和。
上述工具箱能夠幫助企業有效應對碳管理風險、抓住碳市場機遇,賦能企業綠色低碳轉型,幫助傳統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