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政協常委、江蘇格冠農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樂斌
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與技術服務平臺是促進數字經濟發展、創造新的就業機會、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。目前我市擁有中國百強互聯網企業5家、千億級平臺1個、超百億的平臺6個,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:本市各企業互聯互通較少,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健全,產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缺乏開放性交流渠道。
對此,圍繞建設綠色智慧產業平臺提出如下建議:
一、推進5G+工業互聯網
(一)以點及面推進5G+工業互聯網。選取本市基礎配套較為完善的園區,如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、江北新區等,試點區域5G網絡,提供高速、低延遲的通信環境,優化網絡覆蓋。打造區域性的5G+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,展示5G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率、優化資源配置、降低能耗等方面的實際效果,以點帶面帶動相關行業的企業進行優化升級。
(二)構建行業云端知識庫。協同相關研究機構開發線上共享知識庫平臺,整合國內外先進的行業研究成果、行業標準制定方案、實踐案例、技術文檔等資料,面向本市企業開放,拓寬企業提升技術研發水平的渠道。
二、打造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
(一)扶持本土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。設立專項基金和孵化器,扶持本市具有潛力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加快發展,形成一定的產業集群效應,以此吸引更多對互聯網服務有高要求、高標準的企業落戶南京。
(二)打造本土工業信息交流平臺。參考“工賦山東”“工賦青島”等平臺,整合本市智造產業項目產品,建立以南京為中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,如“南京智造云”,實現本市智造企業信息共享、上下游高效協同,助力本市智造企業發展。
三、探索多元化產學研合作模式
(一)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。在園區內設立產學研合作辦公室或服務中心,鼓勵以園區為單位,開展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項目。例如由高校提出項目,企業組成團隊,園區服務中心負責對接牽線,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,最終共享成果。
(二)優化產學研合作激勵政策。財政提供專項資金支持,對參與產學研合作的企業、高校和研究機構給予稅收優惠或補貼,降低合作成本;政策引導,制定產學研合作優先的項目評審制度,優先支持能推動產業升級、解決行業當前重要問題的合作項目;建立產學研合作的績效評價體系,對成效顯著的合作項目給予表彰和獎勵,激勵更多創新合作。
(三)出臺配套政策法規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,保護產學研合作的各方權益,降低合作過程中的法律風險。
四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
(一)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。加強知識產權宣傳,強調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,針對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,切實保障知識產權主體,嚴厲打擊侵權行為,構建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,增強企業研發、創新的信心。
(二)完善知識產權評估機制。圍繞知識產權的應用前景、市場前景等,建立、優化知識產權評估的標準,為知識產權提供相關的價值參考,包括商標價值、專利產權價值、軟件著作權價值等,從而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市場活力,吸引更多科研機構、企業參與技術研發創新。